隔壁的A口 / 微軀

楊祐丞、彭思錡 雙個展

最新一期的福利社展覽,是一檔雙個展!「關於聲音,也關於或重或輕的記憶。」

楊祐丞「隔壁的A口」試圖蒐集並製造出生活裡各種聲響的片段。透過自製的輸出裝置進行聲音轉換,讓觀者能以另一角度去意識到聲音的組成與變化。
彭思錡「微軀」運用老屋常見的磨石子作為基底,乘載了自燒而成的樹葉形象白色陶瓷,透過重與輕的對比觸發觀者內心的深層記憶。
以下將分享其中幾件作品帶給我的想法與感受。

「隔壁的A口」楊祐丞

你曾經仔細聆聽生活中的聲音嗎?你曾注意聲音從出現到接收之間,產生了什麼變化嗎?
生活的聲音有多種來源,可能來自窗外汽機車的引擎、踩踏的腳底板、體內的心跳,這些聲音的背後皆由某種動能引起。通過空氣的傳遞與耳朵的接收,最終進入腦海。而在動能傳遞的歷程裡,聲音也會因爲環境的因素而有了不同的變化。

Randy7.5

單看作品造型,很難去形容它的形體,但或許在祐丞眼中,它就是這個形象。

底部為一L型支架,撐起了由數片壓克力板組成的結構。結構中穿插著聲音的裝置線路,結構兩端各懸掛一片金屬板,而地面上還有著好似裁縫機構件的腳踏板。
踩下踏板後,裝置上的喇叭隨即發出嗡嗡聲響,其實就是麥克風靠近喇叭時產生的”feedback”(中文「回授」)。此時你可能會好奇麥克風的位置,原來金屬板背後的圓形貼片即是麥克風本體。只要再度觸擊金屬板,晃動聲就會被麥克風接收,堆疊了方才的feedback再次播放。
此刻的聲音豐富多變,我像個表演者般的操作這個「特殊樂器」,感受聲音在麥克風、金屬板與喇叭之間的流動變化。

Randy9

每張圖卡發出的聲響皆不相同,空間中迴盪著「唧咿歪呀…」的各種怪聲。

將附有磁帶的圖卡放進專屬的讀卡機中,隨著圖卡的滑動,發出人聲的示範。這是從前一種學習語言的教具,或許生於數位時代的孩子已很少見過。
在這件作品中,Randy運用讀卡機作為聲音讀取與播放的裝置,而觀眾可拿起牆上藝術家自製的圖卡,依照直覺的速度進行滑動。
即使與原本使用讀卡機的意義不徑相同,但似乎能更專注於聲音的轉換與發散,畢竟聆聽聲音並不單單聽見「內容」,而更包含聽見聲音的「組成」。

「微軀」彭思錡

生命經驗有輕重之分嗎?如果能看見回憶的重量,它們又有何不同呢?
當我們談到回憶時,難免加入事後對回憶的理解,但這並不影響當初事件所帶來的感受。
有些感受輕如鴻毛,得小心翼翼的輕捧,以免受損;有些感受重如巨石,沉甸甸的壓在心頭,無法移去。
在思錡的個展「微軀」中,可以觀察到兩個主要元素:磨石子與陶瓷。兩者在物理上雖然都屬於硬的物品,但就日常使用的經驗來說,一個厚重堅固,另一個纖細易碎。因此,不免為這些放置於磨石子上的陶瓷感到焦慮與緊張,要不刻意保持一段距離,又或謹慎小心地接近。

寂默

我想先從展場深處的作品談起。
閱讀這件作品,就像走進一私密的個人空間,既安靜又安心之處。在光線的引導下,目光自然停留於一個樹葉形狀的白色陶瓷。雖說是陶瓷,但視覺的質感卻與書畫使用的宣紙極其相似。
凝視懸置於半空中的白色陶瓷,讓我想起了樹葉被風吹落的畫面。你注意過嗎?其實是很緩慢的過程。樹葉被風從樹梢吹落至地面之前,一圈又一圈、左晃也右晃,悠悠的選擇降落的地點。它的輕、它的姿態,讓人暫時忘記其實它正在凋零。而「寂默」之於整檔展覽,如同一關鍵起源,靜靜訴說著散落於展場各處的樹葉形狀陶瓷們,從何而來。

家屋與天地-樓梯

你去過福利社(展覽空間名稱)嗎?沿著狹小的樓梯往下,就能抵達位於地下室的展場。而這次,下了個樓梯後,竟又見一座向上的樓梯,只是這座樓梯無法抵達另一現實空間。
由磨石子製成的樓梯,與老房子有著強烈的印象連結。對我來說,連結到了走進家鄉廟宇的個人經驗。
緩緩爬上這座磨石子樓梯,除了得小心別觸碰置於角落的陶瓷作品之外,還得注意自己位於漸窄的階梯面的位置,以防掉落。而這個心情,與走進家鄉廟宇的過程極為相似。一邊回想目前的人生現況,一邊走上階梯進入廟宇尋求心靈庇護。即使知道走進這個特殊的神聖空間,或許無法直接為現實帶來改變,但向上且小心翼翼的行走過程,卻安撫了焦躁浮動的心情。

雖然展覽是以雙個展的形式呈現,但各具風格的兩人但在作品與空間配置上,還是彼此呼應著。
祐丞作品「Randy11」的動力來源,就是散佈在展場空間中的收音裝置;思錡作品「家屋與天地-樓梯」的磨石子配色也與走進福利社空間的階梯相像,這些都是需要親臨現場才會有的發現。

歡迎跟著「隔壁的A口」去打開你的耳朵,或是輕輕走進「微軀」感受不同回憶的重量。在此藉由本篇文章來分享我的觀展感受,期待每個人都能走進展場,去看見屬於你的東西。

展覽資訊

隔壁的A口/微軀  楊祐丞、彭思錡 雙個展
展期 | 2021.11.13~2021.12.11
開放時間 | 週二至週六 11:00~19:00
地點 | 福利社(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)

創作座談1 |
11.13(Sat.)15:00
與談人 楊雨樵

創作座談2 |
12.11(Sat.)15:00
與談人 郭昭蘭